千年前会稽山的一场聚会,几杯水酒,一场大醉,一次酣畅淋漓的挥毫,成就了中国书法史上最耀眼的篇章——《兰亭集序》。时光流转,岁月斑驳,《兰亭集序》的真迹流落到了何方,已经无人知晓,但幸运的是,有另一种方式将它永远地留了下来——厚重的石碑上,铭刻着千年前那场醉梦。
翰园碑林建设的意义,正在于此。
时针和分针一轮轮地赛跑,历史的车轮碾过,珍珠也好,沙砾也罢,都会在时间的碾磨中化作尘粉,前人已忘却,后人不可追,无数耀眼的星光就这样被埋没在历史的风浪中。
而翰园碑林中,一块块古朴的石碑,却写着翰园倔强的坚守,无论你来或不来,无论你懂或不懂,它就在那里,携着一身沉默,如同一个固执的守卫,将华夏上下千年的脉络纹在身上,将狼毫笔下的喜怒哀乐淋在胸膛。
每一块碑刻,都藏着一个故事,王羲之畅快豁达的笔锋勾勒出《兰亭集序》的卓绝;颜真卿以血泪作墨倾诉着《祭侄文稿》的哀痛;苏东坡身处逆境笔下的《寒食帖》却带释然。每一块碑刻都带着蓬勃的生命力,他们有自己的经历,有自己的情感,他们是各自作者的映射,却又衍生出自己独有的魅力。
到翰园碑林,请一定走入碑廊,从斑驳的石碑上去感受岁月的痕迹,从勾折的笔画中去品读厚重的情感。漫步碑廊,一幅幅作品中映照着岁月的变迁,承受着沧桑的洗礼。站在这里,仿佛穿越了时空,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。走近看,看那些篆书、隶书、楷书、行书、草书的笔触,融汇成一卷壮美诗篇,他们是历史的见证,是文化的传承,是精神的凝聚。
翰园碑林,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,更是一座文化园林。碑廊中每一块碑刻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等待人们来品味,来探寻。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,循着书法的脉络,筑成翰园的十大碑廊,矗立在东京汴梁,静候有缘人的来访。
手机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