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破圈”中探索创新传统文化
文化兴国运兴,文化强民族强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传统文化保护传承,阐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、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,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。
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,河南卫视特别节目《端午奇妙游》火爆全网。其中,演绎水下飞天的舞蹈《洛神水赋》,精彩再现了曹植名篇《洛神赋》,不少观众直呼“爱了”。从憨态可掬的“唐宫小姐姐”到“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”的“洛神”,从“元宵奇妙夜”“清明奇妙游”到“端午奇妙游”。国潮风起,文化大美。漫长的中华文明历程留下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遗产,而中国翰园碑林面对的困境,是在越来越多的文艺项目、产品中,如何让书法碑刻走出曲高和寡?书画文化与碑刻文化如何真正的走入大众文化视野,这是中国翰园碑林负责人李孝平先生近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
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,用新的技术手段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,不断释放传统文化中的活力、魅力,才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融入当代人们生活。这看似简单的一段话却需要无数次的尝试,“要“破圈”就不要怕头破血流,李孝平先生对碑林职员说:我们经得起失败”。从抖音的培训学习到书法拓片艺术进校园;从国际书画大赛到教书书法培训;从园企合作到园校合作,努力尝试的背后是全体翰园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、期待和传承。
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创新性结合,也为坚定文化自信开辟了新路径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。如何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,以文载道、以文传声、以文化人?中国翰园碑林的努力会让更多人看到,我们在不断地成长与探索、积累与沉淀,直到他日扶摇直上,未来可期。
手机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