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翰园碑林:行止无愧天地
器者,曰工,曰气,曰意,曰品,为大器。大器为宗,乃藏。
重约200公斤,直径为1.5米,万千宠爱的青花瓷,基于料材、精于工艺、厚在历史,以极致精工传世为国粹;翰园碑林创建人李公涛老师生前作品“无愧”嵌于瓷盘中,不同于书法挥洒于宣帛之上,脱胎于龟甲、瓦片,书法与青花瓷的融合,材料工艺已在其次,不期工而自工,艺术品格自蕴万千。
“行止无愧天地,褒贬自有春秋”,“无愧”是文化愚公李公涛先生对自己一生的承诺,终生践行,才有了中国翰园碑林琳琅满目的碑刻书法作品。如同皆为国粹的书法艺术与青花瓷,历久弥新间传承的是中华民族对于生命价值的哲思:心中有天地,无愧俯仰间。
青花瓷浸润历史而仍视工艺分高下,书法则饱蘸传统却于章法、意趣等以博众长。青花瓷胚粗糙硬涩,松散无着,行笔难觅章法无法施展。书法则重法度之功,循前辈之技,又要不拘常法,不事雕饰。景德镇的工艺师多次尝试,失败、总结、历时六个月队的制作,才有了中国翰园碑林南大殿的无愧盘。
青花瓷器烧工精湛,造型亦大匠巧工,形异多变。于盘上书无愧,笔线对坯体纵深上的渗透要受到材质上的限制,难寻纸宣之阔,取框着章。在收到中国翰园碑林寄去的资料后,在字里行间,工艺师的脑海里中国翰园碑林越发的清晰,他们了解到举步维艰的建园史,领悟“行止无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来”满怀敬佩。
无愧盘置放在中国翰园碑林的南大殿,正对着家训碑,它提醒着每个驻足观看的人,传承精神要不遗余力,传承文化更是任重道远。
手机验证